文章分類
從方法到工具,一步步提升幼兒情緒管理力!
為什麼幼兒需要情緒教育?
為什麼孩子的情緒經常像海浪一樣起伏不定呢?由於學齡前幼兒尚未具備成熟的自我控制能力,容易因挫折或壓力而出現行為問題,此時就需要成人引導幫助孩子認識及管理自己的情緒,學習用合適的方式表達感受,遇到挫折時也不會輕易發脾氣,還能提升專注力和社交能力。透過這些學習,他們會更容易和同伴相處、解決問題,甚至變得更有同理心。
如何幫助幼兒認識與管理情緒?
情緒教育能幫助孩子更好地認識和理解自己的情緒,並學會如何有效處理與調節情緒。但,幼兒的情緒教育該如何做起?我們建議從情緒認識開始,當孩子學會辨識和體察自我及他人情緒後,接下來就是引導孩子如何有效的表達情緒甚至是調節自己的情緒。
透過以下分享的情緒教育五步驟,讓我們帶領孩子一步一步地提升情緒管理的能力,並能更加從容地應對生活中各種情緒挑戰。
一、情緒認識與覺察
透過故事、圖片或表情卡,讓幼兒學會辨識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情緒(如快樂、悲傷、生氣、害怕等),並從中了解情緒與行為之間的關聯。
二、情緒表達
提供安全且包容的多元情緒表達管道,鼓勵幼兒用語言或行為表達感受,避免使用攻擊性或退縮的形式,例如學會說出「我現在很生氣」,或透過畫畫、角色扮演來表達情緒。
三、情緒調節
教導幼兒在面對情緒波動時使用有效的管理技巧,如深呼吸、去冷靜區(積極暫停區)休息一下,或轉移注意力等方法,幫助他們建立自我控制力與耐心。
四、發展同理心
運用日常事件、故事或角色扮演,引導孩子思考「如果我是他,會有什麼感覺?」,增強他們理解與關心他人情緒的能力,逐步發展同理心。
五、展現問題解決能力
設計適合幼兒能力的小任務,例如分享玩具或合作建構,鼓勵孩子動動腦解決問題,從中學習分享、輪流及面對衝突的技巧。
成人應重視孩子在學習情緒管理過程中的努力,並引導他們嘗試各種解決方案,而非過度聚焦於結果是否完美。這不僅能提升孩子的自信,還能幫助他們發展獨立性與應對能力。
如何選擇適合幼兒的情緒教具(玩具)?
選擇適合幼兒的情緒教具(玩具),不僅能幫助孩子學會辨識與理解情緒,還能引導他們表達情感、調節情緒,並學習如何與他人互動。好玩的情緒教具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,讓他們在遊戲中自然地學習情緒管理技巧。以下將介紹4種不同類型的情緒教具及其功能特色:
一、多變的表情卡,協助情緒辨識與理解
表情卡能夠直觀地協助幼兒學習情緒辨識!透過觀察各種表情,孩子能認識快樂、悲傷、生氣等情緒的外在表現,並理解它們背後的含義。在配對或解讀表情卡的過程中,還能同時提升孩子的圖像辨識與語言表達能力,為情緒交流奠定良好基礎。

了解更多
二、療癒觸覺玩具,提供安全的情緒表達和紓解管道
孩子也需要自己的 Me Time!觸覺玩具、沙箱或感官盆,不僅能帶來溫和的觸感,還能透過重複而有節奏的活動(如按壓、滾動、挖沙或倒水),幫助孩子進入放鬆狀態,釋放焦慮或其他負面情緒。此外,搭配各種開放性材料,這些教具還能鼓勵孩子自由創作與建構,提供一個非語言的情緒表達管道,讓他們在遊戲中釋放壓力並探索內心感受。

了解更多
三、家家酒扮演,模擬不同情緒的應對方式
家家酒也是非常好的情緒教具喔!這類型玩具能夠創建不同情境,幫助孩子模擬可能產生的情緒反應,並練習如何應對。例如看醫生的扮演活動,孩子能練習表達害怕、擔心或需要幫助的情緒;或是使用小動物進行擬人化扮演,則可讓孩子以「旁觀者」的角度探索情緒反應,學習安慰他人或解決衝突的方式。這些情境不僅讓遊戲更加有趣,還能提升同理心與情緒應對能力。

了解更多
- Little Tikes寶寶診療室
- Yellow DOOW石心家家酒-極地動物
- Yellow DOOW石心家家酒-冰岩
- Yellow DOOW石心家家酒-冰屋
- Yellow DOOW石心家家酒-森林動物
- Yellow DOOW石心家家酒-森林
四、合作競爭桌遊,學習體察他人情緒
合作或競爭類的桌遊是培養幼兒同理心與情緒調節能力的好選擇。在遊戲中,孩子需要與他人合作完成任務,或面對輸贏的挑戰,從中體會他人的需求和情感反應。同時,透過反覆的遊戲體驗,孩子也能學習在失敗中調整心態,建立更健康的情緒管理能力。

了解更多
情緒教具能提供幼兒高互動性、高趣味性,以及直觀易理解的遊戲體驗,幫助他們逐步認識情緒、表達感受,並學習管理和調節情緒的技巧。透過情緒教具的靈活運用,家長和教師能夠創造適合幼兒的情緒教育環境,進而培養幼兒健康的情緒發展與社交能力。